手机扫码,快速下载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

电规总院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 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7月14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下称电规总院)在京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能源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及高校、设计单位、智库机构、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及媒体等共计300余人现场与会。  份报告对“十三五”时期能源、电力发展进行了回顾,对“十四五”能源、电力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将新冠疫情和“双碳”目标作为关键词,以能源清洁转型发展作为主线,围绕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和论述。《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聚焦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力图从电力需求、电源发展、电网建设、电力体制机制等层次回答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十四五”时期,“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箭在弦上。  能源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引导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加快优化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源电力行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表示。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称,“十三五”时期能源和电力发展,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能源和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与任务基本顺利完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系统效率显著提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取得突破,能源和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云表示,“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目标全面达成,我国能源消费“双控”有效落实,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发电装机突破22亿千瓦,电力结构不断优化,水、风、太阳能发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自主创新和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不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油气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落实了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年均增速控制在3%以内,以较低的增速保障了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电规总院副总工程师徐东杰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领域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我国相继建成投产12条大气污染防治输电通道,全国符合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累计达9.5亿千瓦。全面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基本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0%以上。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船舶用油“三油”并轨。  技术实力稳步提升,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能源技术革命,自主创新和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已经自主掌握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不断推进,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组建规范电力交易中心,电力中长期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全国范围全覆盖;油气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X+1+X”市场体系加快形成。  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加速推进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持续向好。电规总院院长助理刘世宇指出,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提升,电力工业规模继续稳居世界第一,电网覆盖范围世界领先,跨区输电能力大幅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人均用电量约5357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5.7%;全国发电装机突破22亿千瓦,人均装机约1.55千瓦,“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1.35亿千瓦。到2020年,西电东送规模达2.7亿千瓦,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持续提升。  电网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79.4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45.2亿千伏安,电网覆盖范围世界领先,跨区输电能力大幅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装机结构持续优化,电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非化石能源装机达到9.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5%;水电(含抽蓄)装机达到3.7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合计装机达5.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超过2700万千瓦,均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截至2020年底,煤电装机10.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降至50%以下,“十三五”累计投产约1.8亿千瓦,完成“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的目标,煤电有序发展成效显著;完成煤电节能改造累计超8亿千瓦,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累计约9.5亿千瓦,淘汰关停不达标的落后煤电机组累计约 4500万千瓦,刘士宇表示。  全力推动研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提出,“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做好能源消费总量、消费强度的“双控”,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二是多措并举保障能源安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建设多轮驱动的能源安全体系,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大力提升能源绿色清洁程度,促进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稳步提升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充分释放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四是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大力发展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加强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核电和海上风电布局,优化跨省区能源输送。五是推进能源创新发展,推进信息通信与能源技术加速融合,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推进储能、氢能等新模式新业态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六是提高能源民生服务水平,继续扩大清洁取暖范围,推动电动汽车及配套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开展民生综合能源服务。七是完善能源体制机制,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完善储能、氢能等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0》预测,预计未来三年,风电发展有望在“十三五”平均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速,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集约化开发项目与海上风电的加快推进实施,全国年均新增规模有望达到3000至5000万千瓦的较高水平。在风电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关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土地与环保受限因素,以及重点地区的消纳问题,保障项目合理利用率。  与风电相比,光伏发电建设周期短,资金投入量相对较低,具备开发潜力的区域分布较广,但是对土地的需求较大,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受到相对较大的制约。未来三年,考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受到的土地、生态环保等因素制约,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布局预计延续以三北地区为主,分布式光伏发展将成为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重要选择。  会议期间,电规总院部分专家针对“未来五年电力供需形势展望”“‘十四五’新能源消纳形势与措施建议”“碳市场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及行业应对”“‘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趋势分析”“城市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实践”等五大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和观点。(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阅读 583 / 回复 0 / 赞 0
国家能源局:出台20项具体举措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能源局近日表示,针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逐步回升的新特点,国家能源局已出台20项具体举措,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据介绍,20项具体举措包括,推动东部老油气田稳产,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推动能源协调互济等。同时,国家能源局将开展电网运行、水电站大坝等重点设施安全监察,加强对重点地区、关键部位的油气管道的监管。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在采访中表示,稳定煤炭、电力、油气生产供应秩序,同时积极应对国际油价波动,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  据介绍,目前,全国煤矿日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左右,超历史同期水平;全国统调电厂电煤保持在25天以上,电煤价格处于绿色合理区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均同比大幅增加。全国主要能源品种供应充足。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还将加快研究推动能源领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推进电力设施与交通设施、通信设施融合协同发展,推进大电网、微电网智能化升级,提升油气重大管道、储备调峰设施等规划建设水平,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来源:央视新闻

阅读 1579 / 回复 1 / 赞 3
外交部:加强对澳进口煤炭的检测和检验

       2019年3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以下为部分实录。  记者问:我以前问过关于澳大利亚煤炭的问题,你当时说中方对进口煤炭有严格检测。但根据“普氏能源资讯”报道,中国南部的防城港对澳大利亚煤炭实行了更严格的检测要求。还有报道称,中国海关在过去六周要求各港口对澳煤炭进行更严格的检查。你能解释一下这一最新情况吗?  耿爽答:我能告诉你的和我此前说的一样。中国海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进口煤炭安全质量进行风险监测和分析,并采取相应检验和检测措施。维护中国公众的安全利益,是中国政府的职责所在。  记者问:中国对进口煤炭检测是针对所有国家,还是对澳大利亚煤炭的检测更严格?  耿爽答:刚才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我可以再补充两句。  近年来中国海关在对进口煤炭安全质量进行风险监测和分析过程中,发现进口煤炭环保不合格情况较多,所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加强了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中国进口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记者问:中方是否对所有国家的输华煤炭进行进一步检测?还是仅仅针对一小部分国家的煤炭?  耿爽答:我刚才说了,在我们对进口煤炭安全质量进行风险监测和分析时,发现进口煤炭环保不合格的情况较多,所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加强了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中国进口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来源:环球网

阅读 2131 / 回复 0 / 赞 3
去年全国4454个煤炭采掘工作面因违法违规被叫停

       日前,国家煤矿安监局通报了2018年依法打击和重点整治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  据了解,打击整治煤矿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历时10个月,涉及26个产煤地区,涵盖了所有煤矿上级公司和5类煤矿企业,主要聚焦6类打击整治重点和8个方面突出问题,是2018年国务院安委办对煤矿领域安排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国家煤矿安监局高度重视,研究深化工作措施,督促推动各地工作开展。  通报指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按照安排部署,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方案,细化措施,督促煤矿企业开展自查自改和安全风险研判,共检查煤矿6405处、煤矿上级公司787家,查处一般隐患59.4万项,重大隐患759项,下达各类执法文书9.1万份,累计罚款8.59亿元。通过聚焦突出问题,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主体责任落实,消除事故隐患,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此次专项行动,突出了“四个一批”、实现了“一个提升”。  ——排查整治了一大批突出问题。共排查整治人员素质不达标、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通风系统不完善、采掘失调、“五假五超”行为等 “十类”突出问题1827起。  ——严肃查处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共查处证照不齐、拒不执行停产指令擅自组织生产,未经验收批准擅自复工复产,超能力生产,采用假图纸、假密闭隐瞒采掘工作面,违规转包井下采掘作业等违法违规典型案件341起。  ——叫停了一批不安全的采掘头面和设施设备。各地严格执法,严把安全生产关,依法责令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停产整顿整改。累计责令1622处矿井停产整顿,责令4454个采掘工作面停止作业,责令5126台(套)设备停止使用,暂扣、吊销621处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地方政府依法淘汰退出煤矿70处。  ——问责曝光了一批责任人员和典型案例。对发现的重大隐患、突出问题、违法违规行为严肃问责,倒逼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督促煤矿企业累计对安全管理人员问责2528人次。在中国煤炭报、政府网站对65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各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公开曝光查处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  ——推动提升了企业自检自改的主动性。组织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开展了2轮自检自改。自2017年以来经过多轮集中组织开展系统性列表式自检自改,煤矿企业自检自改的主动性、针对性不断增强,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通报强调,违法违规行为仍然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引发煤矿重特大事故最主要的因素。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安委会平台,联合自然资源、行管、公安、煤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持续深入打击以“五假五超三瞒三不”(“五假”: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五超”:超层越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证照超期;“三瞒”:隐瞒作业地点、隐瞒作业人数、瞒报谎报事故;“三不”:不具备法定办矿条件、不经批准擅自复工复产、拒不执行指令仍然生产)为重点的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阅读 2842 / 回复 1 / 赞 7
全国煤矿安全专题会议: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做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1月16日,应急管理部、国家煤矿安监局在京召开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议。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李万疆主持会议,副局长张恩玺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近期煤矿较大以上事故集中多发,去年12月至今,一个多月来接连发生了5起较大重大事故,1月12日,陕西榆林神木市百吉矿业公司李家沟煤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这些事故,暴露出了一些煤矿违法违规行为十分猖獗、“一通三防”管理混乱、安全制度措施形同虚设、劳动用工管理和安全培训不到位、地方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有差距等突出问题。  会议要求,各产煤地区、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董事长、矿长和总工程师要依法履职尽责,提高依法办矿管矿水平;要强化煤矿安全风险管控,在企业自检自改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六类高风险煤矿安全“体检”,提出“一矿一策”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分类处置意见;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全面排查整治非正规开采问题,全面整治劳动用工、安全培训中的乱象;要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严格事故矿井复工复产验收标准和程序;要强化去产能期间煤矿安全监管,落实盯守责任,推进落后产能淘汰退出;要扎实做好岁末年初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和“两会”后停产检修、复工复产、应急值班值守等工作,推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来源:国家煤矿安监局

阅读 2542 / 回复 0 / 赞 1
煤电长协谈判启动 宽供给趋势将平抑煤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30日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延续了近三年来加大中长期协定(以下简称“长协”)签约的政策趋势。通知鼓励各有关方面及早签订2年及以上数量相对固定、价格机制明确的中长期合同。  易煤研究院研究员张飞龙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的中长期合同谈判通知整体在市场预期内,规定有所细化。比如,对长协和市场煤的捆绑销售做了个明确的指导,另对月度长协做了原则上‘不超过黄色区间’的指导。”  通知还指出,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且不能低于上年水平。“75%的量和90%的履约率考核基本一致,所以结合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影响不大。” 张飞龙表示。  在合同价格机制方面,通知延续“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进一步明确“稳价格”的方向,要求在下水煤与铁路直达煤合同定价中,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按不高于去年的水平执行;浮动价要结合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CCTD秦皇岛港煤炭价格指数、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综合确定。  同时,煤电长协集体谈判也将启动。上证报记者获悉,12月5日到7日,2019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将在秦皇岛举行。  过去两年冬季煤价都大涨,今年价格将受到宽松的供应形势影响。数据显示,10月份原煤当月产量3.1亿吨,同比增长8.0%,增速较9月提升2.8个百分点。同时,煤炭当月进口同比增长8.5%,增速由负转正。  “今年下半年新增产能已经明显进入投放周期,内贸产量增量逐步释放,预计明年供应方面也将趋于宽松。” 张飞龙说。光大证券研报也显示,近期六大发电集团的煤炭需求“低日耗、高库存”特征明显,煤炭上游供给充足。  专家预计明年煤炭市场会比今年更宽松一些,由紧平衡转向宽平衡,价格中枢下移。来源:上海证券报

阅读 2359 / 回复 0 / 赞 3
正在加载,请稍后...

反馈信息

回复内容

举报内容

绑定手机号后,继续操作

6-20位字符,必须包含英文字母或数字

修改用户名和头像后,继续操作

    续费
富文本表格